圆木桩的季节性存储需根据气候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,以确保木材质量稳定。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对木材含水率、微生物活动及物理形变产生直接影响。
春季温湿度波动较大,是微生物繁殖活跃期。南方梅雨季需重点防范霉变,建议在木桩底部铺设30cm架空层,顶部覆盖防雨布并保持通风间隙,避免密闭式存储。北方地区需防范倒春寒引发的冻融循环,木材表面易产生细裂纹,可采用草帘覆盖缓冲昼夜温差。
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加速木材内部应力释放。存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引发端头开裂,东西向堆垛可减少日照面,垛间距保持1.5米以上促进空气流通。南方需每周检查白蚁活动迹象,发现蛀孔立即喷洒硼酸溶液;北方干旱地区可适度洒水保持含水率在18%-22%之间,防止过度干燥。
秋季干燥气候易导致木材失水收缩,建议早晚时段进行雾化加湿,维持环境相对湿度在55%-65%。新采伐木桩需特别注意端面涂蜡处理,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引发端裂。同时要清理场地落叶杂草,消除虫卵越冬环境。
冬季存储重点在于应对低温脆化问题。当气温低于-5℃时,木材抗冲击强度下降30%-40%,搬运作业需避免机械碰撞。北方地区应采用雪覆盖法,利用积雪层形成天然保温层;南方阴冷地区需定期翻垛,防止接触地面部位结冰受潮。
跨季节存储还需注意地域差异,如沿海地区需加强防盐雾腐蚀措施,内陆风沙区应设置防尘网。无论何种气候条件,都应建立定期巡检制度,运用水分测定仪监测含水率变化,及时调整存储方案,确保木材在加工前的品质稳定。
